fbpx
在期望中找到職涯心動力(上)

在期望中找到職涯心動力(上)

為何要有一份自己的工作呢?

在工商心理學領域中,工作動機是極為重要的議題。想起自己在大學教書的時候,我問學生:「為何要擁有一份自己的工作呢?」絕大多數不會被略過的答案都是「薪水」。

若持續追問為何需要有一份薪水,得到的答案則相當迥異,如還學貸、出國進修、買手機、房租生活費用、成為獨立的人等,這正凸顯著心理學特色之所在,也在提醒職業輔導必須貼近與同理被輔導者的獨特生命處境。

若我們可以將求職視為一份工作,許多即將或正在面對求職活動的求職者,卻找不著十足地行動動力。對此,或許我們可從期望來理解與協助。

Victor Vroom 期望理論(expectancy theory)

依據Victor Vroom(1964) 在「工作與激勵」一書裡提出期望理(expectancy theory),該理論是認知取向的重要理論之一。

他相信個體在行動上的選擇是基於覺得某一種選擇所可能的回報,是值得努力的,同時也是可以得到的。該理論的內涵有三,說明如下:

1.期望性:指努力與績效的關係。

2.工具性:指績效與獎勵的關係。

3.價值性:指獎勵與滿足個人需要的關係。

我們以一位正在修習某課程的學生作為例子,來說明以上三項內涵的關係是如何讓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

首先,「期望性」是指學生相信自己認真投入課程裡,期末老師會給予他修習該課程好成績;「工具性」則是指該學生也相信若該課程獲得好成績,對畢業後的投入職場將具備職業優勢,並得到更好的工作條件與職業發展;最後,「價值性」是指該學生認為擁有良好的工作條件與職業發展是可以滿足個人的職涯發展需求。

反之,假若學生覺得成績高低對未來爭取一份工作並沒有太大幫助,便心態上只求過關,將個人的時間與精力轉移至他處。此外,若學生並不覺得畢業後,必定需要進入職場當個上班族,這些狀況都很難讓學生願意為該課程投入更多。

瞭解工作動機的重要性後,我們又該如何啟動自己的職涯心動力呢?
下集【找好方向】在期望中找到職涯心動力(下)為您揭曉喔!

▶︎文章作者/ 林俊宏(擺渡人生設計知識長/生涯發展諮詢師)
▶︎圖文編輯/ 林晏均

請留言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