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疫後領導學,重振員工士氣技巧

自2019年底開始全球疫情蔓延,過程中一直被視為防疫優等生的台灣卻在2021年5月遭遇重挫,一時之間驚恐與錯愕蔓延,民眾與商家遇上措手不及的窘況,影響孩子課業、經濟來源、工作場域、人際互動、消費模式等。

在心理的適應上無疑像是被從天堂推落地面一樣,面對社會不斷出現指責罪魁禍首的聲浪,人人成為互相監督的監視器,也同時害怕成為眾矢之的。越來越多企業與商家因為失去以往的人潮而帶來嚴重的營運損失,有的還遇上員工確診導致無法營業,一間間虧損、頂讓、熄燈,也造成失業情況加劇。疫情席捲全台之下,隨時可能會失去工作或是確診,如此的生活,讓整體社會都處於巨大壓力之中。

所幸,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在2021/7/27警戒降級,雖仍不可大意,但讓社會有了喘息的機會,各企業也開始在為回到警戒前的工作模式進行準備。只是員工面對已經調整和改變的工作與生活方式,以及尚未恢復的壓力,企業主管該如何因應呢?

首先,我們可以先了解近年相當受人注意的概念—復原力(Resilience)。
復原力一詞源自拉丁字「resilire」意為回彈或重新回復之意,泛指人或物體具有彈性、韌性或抗壓性,即便受外力擠壓仍能迅速恢復的一種力量或特質(Oxford dictionary, 2019)。依相關理論而言,復原力係指個體面對風險時,能「積極恢復」至正向情緒之因應策略,並能透過認知教育訓練或環境改變來加以強化,視為心理健康的指標之一(Grafton, Gillespie, & Henderson, 2010; Snyder & Lopez, 2007)。

這與企業有什麼關係呢?在哈佛商業評論2017年1月號的「提升復原力五大方法中」的結論提到:在這個日益緊張的工作世界中,培養復原的能力對你很有用,而且企業可能會因員工更有復原力而獲得好處。建立能鼓勵和支持復原力訓練的組織文化,從商業的角度來看是很有道理的。

面對疫情衝擊之下處於壓力中的員工,企業可以著手建立提升復原力的訓練以及制度,讓員工練習覺察壓力、培養心智靈活度,並且在員工協助方案(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EAPs)中加入諮商輔導的資源,建立關注內心健康的文化,讓員工不只適時關注自己的狀況,並且懂得尋求協助,打造正向面對壓力的工作環境與組織文化,讓員工不只過得更健康,也更具有生產力。

然而,企業推動制度需要時間與精神,如果你身為管理職,在第一時間面對員工時,又該如何進行管理呢?以下提供幾個小技巧。

1. 為工作群組帶來一些歡樂的話題:

鑒於疫情影響,許多企業採取分流或遠距上班的策略,使得通訊軟體的使用大幅提升,與工作相關的群組像是無時無刻存在的壓力,只要打開就會看見。可以在群組中增加一些非工作的有趣話題,減少員工對工作群組的壓力感,創造一個能輕鬆說話的氛圍。

2. 線上Team Building:

如同第1點提到的,分流或遠距上班讓同事之間更加疏離,主管可以規定團隊成員一定要共同出現的時間,讓大家打開鏡頭看看彼此、分享近況,甚至討論股市投資是否成為航海王或鋼鐵人?增加彼此互動的機會。

3. 鼓勵員工發展多元的生活計畫:

例如:瑜珈、冥想、植栽、烹飪等,在紛擾的疫情中讓自己可以專注當下,穩定情緒,甚至也可以在第2點提到的團隊時間中去分享,或許也能在當中發掘團隊成員的共同興趣與其他專長唷。

4. 主動提供相關政府或民間資源:

像是課程、補貼、諮商等,利用這些資源協助員工穩定受疫情衝擊的狀態,避免工作與生活兩頭燒。

5. 協助員工重新釐清工作重點:

給予相關工作培訓與明確任務指派,建立工作上的信心與方向感,緩解因疫情帶來的衝擊與焦慮。

 

面對疫情,整個社會處於壓力與焦慮之下,不論是誰都會被壓力賀爾蒙給影響,相信彼此也都期望可以盡快渡過,重振腳步與自信,雖然因為工作場域的改變,團隊成員的見面時間變少,但透過彼此關心與支持,仍可建立起緊密的連結,讓員工遭遇挫折也有能夠復原的信心。

身為與員工最直接接觸的企業主管,除上述幾點小技巧之外,是否還有想到那些方法適合自己的團隊呢?

 

作者 Steve
CDA 國際職涯諮詢師
在人資領域持續為適才適所努力
Linkedin:Steve Ciou

請留言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