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PASS原則
【企業需求】掌握PASS原則,讓您求職準備不Lag
林俊宏 / 擺渡人生設計知識長
大專青年的求職議題一直受到勞動部、教育部等單位重視。我因在校園及就業服務中心擔任就業深度諮詢工作,經常發現許多尋職者在面對求職活動是越顯沒自信,這現象可能來自對求職活動的陌生而形成的,亦或因為多次求職活動的碰撞卻得不到企業拒絕的理由而開始懷疑自己。
求職並非一件簡單的事,美國學者Saks(2005)甚至透過研究建構自我調控的求職歷程整合模式。在台灣無論從教育界或勞動界透過大量資金舉辦講座與職業訓練,期望能有效提升求職者尋職的達成率,立意甚佳。然而面對職場競爭力的同時,不妨先思考自己身上的「求職力」或稱為「求職準備度」。
不論是初次尋職的新鮮人,或轉職期間的待業者、中年轉業或二度就業的社會人士,在待業或轉業的此刻,無不希望能順利通過(PASS)待業這段難熬的期間,轉進新的職場。假若「求職、就是一份工作」那該做好哪些工作任務呢?在抱怨企業的同時,不如思考如何先把自己該做的求職任務好好地完成,提升自己求職的準備度。

求職並非簡單事,掌握「PASS」,求職PASS!
依據理論模式及第一線的服務經驗,我提出O*PASS概念架構為進入職業(Occupation)的求職路,認識P、A、S、S四個重要的求職與職業發展概念關鍵要素,作為求職者自我求職準備的檢視與補強方向之參考。
-
具體性:我要在人力銀行或就業服務中心找到三個應徵職缺。
-
動力性:這三個應徵職缺是我有動力去應徵的。
-
合理性:我去應徵這三個職缺,在條件資格上是合理可行的。
-
相關性:這三個應徵職缺與我的學習、能力、興趣、價值是相關的。
-
時限性:我要在特定時間內就找出這三個具體應徵職缺並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