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履歷表敲開面試大門
【求職文化】揭開履歷表的神秘面紗-用履歷表敲開面試大門
呂亮震 / 輔仁大學工商心理學博士 / 擺渡系統設計有限公司執行長、職涯設計師

前一篇文章跟各位提到履歷表的格式與類型,以及在求職歷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接著要跟各位分享的就是目前求職者最常使用的年序式履歷表的撰寫原則及注意事項;本文所提出的撰寫架構除了對於應徵某些特定工作職務,例如比較屬於創意類、藝術設計類等需要特別展現個人相關特色比較無法完全適用外,對職場中大多數的求職者應該都可以適用;且該架構不僅可以讓求職者在撰寫履歷表時比較有「章法」外,也可以用來作為正式撰寫履歷前,或是修改履歷時自我檢核的參考依據,希望對每個準備找工作的人都能有所助益。
首先,還是要再提醒一下,履歷表在求職歷程中主要扮演的是一種書面溝通的角色,其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順利取得面試的門票,換個角度來說,就是要讓看履歷表的人願意提出面試的邀請,進一步確認應徵者與工作的適配性,這點是最重要的,因此,整份履歷表的內容一定要清楚的呈現該應徵工作的勝任條件、求職者的職場優勢以及求職者與該應徵工作的適配性,才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吸引到招募人員。
一般說來,一份比較正式的履歷表大致上是由以下幾個主要的項目所組成,包括:基本資料、學歷、經歷、專長、自傳等,各項目的主要內容以及檢核的重點依序說明如下:首先就是每份履歷表一定會有的「基本資料」,一般是指個人姓名、聯絡資訊等與應徵者個人自身相關的資料,一些先進國家基於對個資的保護以及對工作適配條件具體要求的原則,大多僅需提供足以辨識以及方便連絡的個人資訊即可,但是目前在台灣實務上的做法,仍然希望求職者盡可能的提供完整的個人資訊,例如生日、身份證字號、甚至出生地、身高、體重、血型等資料,也會期待求職者貼上照片;雖然在筆者的心中由衷期待有朝一日我們可以追上先進國家對於保護個人資料以及判斷人職契合標準的專業水準,且先不論目前慣用的要求是否恰當,對於履歷表中基本資料的撰寫重點,筆者要提醒的就是,寄出履歷前請記得檢查所留下的各項聯絡資料是否正確無誤,最好可以加註適當的聯絡時間,除非自己仍有其他固定兼職或是進修的時段不方便接聽電話,盡量讓自己的可聯絡時間有較大的區間,筆者曾經聽某企業人資主管分享其曾經收過求職者是指定某特定時段,如上午10:00-10:30,下午15:00-15:30之類的方式,著實讓他感到不可思議;
此外,居住地址的部分也應注意,筆者曾在某次人資主管焦點團體中聽到團體成員提到求職者所留下的地址也會被作為重要的參考,因為,如果應徵者居住的地方和上班地點之間的路程會讓負責招募的人員感到擔心,且該求職者又未在書面資料中註記未來合理的解決方式,基於風險考量,除非該應徵者的條件特別吸引人,不然寧可降低以後該求職者因為通勤問題而產生的離職風險選擇放棄;此外要特別提醒的是,筆者在各地演講時經常被問到如果要貼照片的話,應該貼哪一種照片比較合適?多年來,我所看過出現在求職履歷表上的照片可說是形形色色,各式各樣都有,而自從智慧型手機風行之後,最常出現的就是手機自拍照了,以目前手機強大的相機功能來看,用手機自拍照片並非不可以,而是拍照時還是要以拍攝正式證件照的方式進行,與應徵工作相搭配的穿著,加上可突顯自己專業形象的服裝儀容所呈現的照片才是一張合適的履歷照片,其他諸如特地到攝影棚找專業攝影師拍的沙龍照,畢業照等都不適合,生活照更不建議,某人力銀行上甚至出現過求職者以清涼養眼的寫真照片應徵文教產業相關工作的案例,若說此舉可以造成吸睛效果,我說其結果肯定是適得其反的。
一般說來,一份比較正式的履歷表大致上是由以下幾個主要的項目所組成,包括:基本資料、學歷、經歷、專長、自傳等,各項目的主要內容以及檢核的重點依序說明如下:首先就是每份履歷表一定會有的「基本資料」,一般是指個人姓名、聯絡資訊等與應徵者個人自身相關的資料,一些先進國家基於對個資的保護以及對工作適配條件具體要求的原則,大多僅需提供足以辨識以及方便連絡的個人資訊即可,但是目前在台灣實務上的做法,仍然希望求職者盡可能的提供完整的個人資訊,例如生日、身份證字號、甚至出生地、身高、體重、血型等資料,也會期待求職者貼上照片;雖然在筆者的心中由衷期待有朝一日我們可以追上先進國家對於保護個人資料以及判斷人職契合標準的專業水準,且先不論目前慣用的要求是否恰當,對於履歷表中基本資料的撰寫重點,筆者要提醒的就是,寄出履歷前請記得檢查所留下的各項聯絡資料是否正確無誤,最好可以加註適當的聯絡時間,除非自己仍有其他固定兼職或是進修的時段不方便接聽電話,盡量讓自己的可聯絡時間有較大的區間,筆者曾經聽某企業人資主管分享其曾經收過求職者是指定某特定時段,如上午10:00-10:30,下午15:00-15:30之類的方式,著實讓他感到不可思議;
此外,居住地址的部分也應注意,筆者曾在某次人資主管焦點團體中聽到團體成員提到求職者所留下的地址也會被作為重要的參考,因為,如果應徵者居住的地方和上班地點之間的路程會讓負責招募的人員感到擔心,且該求職者又未在書面資料中註記未來合理的解決方式,基於風險考量,除非該應徵者的條件特別吸引人,不然寧可降低以後該求職者因為通勤問題而產生的離職風險選擇放棄;此外要特別提醒的是,筆者在各地演講時經常被問到如果要貼照片的話,應該貼哪一種照片比較合適?多年來,我所看過出現在求職履歷表上的照片可說是形形色色,各式各樣都有,而自從智慧型手機風行之後,最常出現的就是手機自拍照了,以目前手機強大的相機功能來看,用手機自拍照片並非不可以,而是拍照時還是要以拍攝正式證件照的方式進行,與應徵工作相搭配的穿著,加上可突顯自己專業形象的服裝儀容所呈現的照片才是一張合適的履歷照片,其他諸如特地到攝影棚找專業攝影師拍的沙龍照,畢業照等都不適合,生活照更不建議,某人力銀行上甚至出現過求職者以清涼養眼的寫真照片應徵文教產業相關工作的案例,若說此舉可以造成吸睛效果,我說其結果肯定是適得其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