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生涯專欄 職場生存
讓身體為職涯發聲:肢體語言如何引導特教生探索生涯方向
「老師,我不太會講話,但我可以比給你看。」
這句話至今仍深植我心,因為它開啟了我在生涯諮詢領域的新視角。那是一位來自資源教室的特教生,在多次嘗試語言溝通卻難以表達生涯意向後,主動提出想「用比的」來表達對未來的期待。那一刻,我深刻體認到:語言並非職涯探索的唯一途徑,肢體,也能成為通往自我認同與職涯方向的重要媒介。

肢體:被忽略卻最誠實的語言
在特殊教育領域,我們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差異化學習」與「多元表達方式」。然而,大學現行規範中,特教生常被要求「回答標準問題」或「進行紙筆測驗」。對於語言、認知或社交功能有困難的學生而言,這無異於用他人的尺規來衡量他們獨特的世界。

然而,我們是否能換個角度思考:
•當說不出口時,身體能否表達?
•當無法口說夢想時,動作能否傳遞願望?
•當評估困難時,我們能否從他們的行動中觀察線索?

在我近年來的生涯諮詢服務中,我嘗試將「肢體覺察」、「動作引導」與「非語言探索法」納入輔導策略,結果發現學生的身體往往比他們自己更早一步「知道」他們真正的渴望。

案例分享:肢體敏感者的職涯藍圖
小明(化名)是一位自閉症學生,口語表達較慢,面對紙筆測驗常顯得煩躁不安,初期的口語晤談幾乎無法進行。即使更換繪圖或填表方式,他也總是搔頭、不耐。然而,當音樂響起時,他會不自覺地敲打節奏,甚至模仿我的肢體律動。
我因此將一次諮詢轉變為利用電腦查詢相關身體反應職場情境卡片(例如:「老闆生氣」、「團隊合作」圖片卡),並記錄小明對這些情境卡片的肢體反應與偏好。

我們觀察到:
•他在看到「需要獨立處理任務」的情境卡片表現得較為安心。
•他在看到「需要快速溝通協調」的情境卡片中眼神呆滯,無法進入狀況。
•他對「穩定、重複性操作」的任務卡片表現出高度專注及表達。
這些寶貴的資訊與他過往的學生回饋、興趣牌卡結果相互印證。最終,這些發現成功協助他獲得一個工讀面試機會,並順利錄取了心中理想的碩士班科系。這個轉變的關鍵在於:我們並非試圖改變他的說話方式,而是學會了聆聽他的肢體語言。

肢體語言對特教生為何尤其重要?
1.非語言優勢: 許多自閉症、情緒障礙或學習障礙學生可能在語言表達上受限,但他們對動作、
節奏、模仿反應敏銳。肢體活動反而能提升他們的主動性與安全感。
2.降低挫敗感: 傳統筆試與口試容易讓部分學生累積無力與羞愧感。透過角色扮演、肢體反應式
任務,能讓學生在「做中學」的過程中建立自信。
3.提升身體自信: 肢體覺察不僅是動作本身,更是重新認識自己的一種方式。站姿、手勢、呼吸節
奏都可能反映內在壓力與自我認同感,透過肢體探索,能幫助他們建立更穩固的自我連結。
4.轉化為職場軟實力: 動作反應、非語言理解、情緒自控與身體協調能力,在某些職場(如勞務
型工作、藝術輔助職業、服務現場)皆屬於重要的軟實力。

實踐之道:三個實務策略與建議
1.建立「肢體探索」的職涯輔導情境:
•運用職業情境卡片結合角色扮演模擬: 讓學生「演出」在餐廳當服務生、在店面迎接顧客等情
境,觀察其自然反應。
•音樂律動結合職業類型配對: 透過不同節奏與動作,引導學生聯想適合的職業,例如:重複性
節奏可聯想到物流包裝,動作與創造性可聯想到表演藝術。

2.導入「身體回饋」工具進行自我覺察:
•邀請學生進行「站姿掃描」: 透過引導,讓學生感受在不同情境下身體的穩定度,例如:「什麼
情境下站得比較穩?」
•簡易深呼吸與節奏律動: 協助學生放鬆身心,並連結內在狀態,感知身體的變化。
•情緒地圖配合動作回應: 引導學生連結情緒與肢體反應,例如:「緊張時手會縮?開心時腳會
跳?」

3.結合肢體表達於面試與職場訓練:
•特教生職場媒合時,可將「動作觀察」納入配對依據: 觀察其自然動作與行為模式,尋找最契合
的職位。
•面試前培訓可透過角色扮演結合肢體任務:讓學生提前感受職場情境,預演可能的肢體應對,
提升適應能力。

結語:身體會記得方向,前提是我們願意聆聽
特教生並非不會選擇人生,而是我們提供給他們的地圖往往過於複雜難懂。當我們願意將「身體」也視為一種表達工具、一種生涯指南的一部分時,我們才有機會真正看見每位學生的潛能與渴望。

未來的生涯輔導,不僅要幫助學生學會撰寫履歷、陳述自傳,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們有勇氣用自己的方式,自信地說出:「我想怎麼過這一生。」即使不透過言語,身體也能為他們發聲。而我們,則要學會接住這樣的聲音,並給予支持。

如果您也曾在職涯路上感到迷惘,不確定如何表達自我、如何找到方向,歡迎透過一對一諮詢,讓我們一同為您的生涯找出最適合、最真誠的表達方式。

作者介紹

張維方

職涯導航/ 關係陪伴/肢體覺察/直播對話 四大專業為您引導生涯出路

作者其他文章

留言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