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不只是「撐一下就好」的事

2025-10-13
44
0
事實是:壓力不該被消滅,而該被「調整」。 從中醫的角度看,壓力不是敵人,而是身體發出的「失衡訊號」。學會傾聽與調理,才能讓自己走得更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當你說「再撐一下就好」時,身體在經歷什麼?
「再撐一下就好了。」
「大家都很忙,我不能休息。」
「這點壓力,我應該能扛得住。」
這些話,或許是你我每天的「職場咒語」。於是你早出晚歸、訊息從不間斷、應付各種棘手的挑戰。你安慰自己:「壓力是成長的動力。」但某一天,你發現自己雖然沒有生病,卻失去了原本的光彩——開始 失眠、焦躁、腸胃不適 ,甚至對曾經熱愛的工作感到 麻木 。
真正的耗損,不是來自單一事件的壓力,而是長期的「失衡」。壓力不是要打倒你的敵人,而是身體用來提醒你:「我快撐不住了,該調整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醫眼中的「壓力」——不是病,而是氣血的訊息
在中醫的世界裡,壓力並非單一病名,而是「氣血陰陽」運行不暢的結果。
古語有云:「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這裡的「邪」, 不只是外來病毒,更包括了 壓力、情緒與過勞。當代表自我修復與抵抗力的「正氣」長期被消耗,而工作與情緒的「邪氣」持續入侵時,身體便會陷入一種「不是病,卻難受」的亞健康狀態。
壓力本質上是一連串能量消耗與補充失衡的反映。如果我們只懂得「撐」,卻不知道如何「調」,氣機就會堵塞、陰陽就會失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壓力如何讓身心失衡?
在現代職場中,壓力往往以三種典型的失衡模式呈現,我們需要對號入座,才能精準調理:
1.肝氣鬱結:內耗、易怒、氣不順
職場樣貌:煩躁、易怒、沒耐心,常覺得胸口悶悶的,嘆氣或深呼吸後才舒服一點。
中醫觀點:「肝主疏泄」,負責疏通全身氣機。情緒(尤其是壓抑、憤怒)不暢時,氣機便會鬱結,導致內耗與焦躁。
2.心火上炎:過度燃燒、難入眠的完美主義
職場樣貌:下班後腦袋仍像跑馬燈轉個不停,焦慮、心煩、嚴重失眠,甚至有口破、頭暈目眩等「上火」現象。
中醫觀點:這是「心火旺」或「肝陽上亢」。心神不寧、陽氣過盛而陰液耗損,導致火氣難降,心神無法歸位。
3.脾氣虛弱:思慮過度、能量透支
職場樣貌:總是「腦霧」、身體疲倦、食慾不振,每天像沒充飽電,午餐後特別想睡,越想越累。
中醫觀點:「思傷脾」,過度用腦或憂思會損傷脾氣。脾主運化,一旦受損,身體消化與能量生化系統就會停擺,導致體虛與疲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職場人的三帖「平衡處方」:與其硬撐,不如調養
中醫強調「順勢而為」。與其用意志力強行壓抑,不如透過日常的「調養」,讓身心能量重新流動,回歸正軌。
🔹 處方一:疏肝順氣,讓氣流動(針對肝氣鬱結)
•調養心法:每天給自己 15 分鐘「留白時間」,可以散步、聽音樂、靜坐或發呆。重點是放空,不處理任何工作。
•食療建議:玫瑰花(理氣解鬱)+陳皮(行氣健脾)沖泡茶飲,有助舒緩胸悶與情緒。
🔹 處方二:安神降火,讓心沉靜(針對心火上炎)
•調養心法:練習「靜心時刻」,每日 30 分鐘深呼吸或冥想。試著將注意力從腦袋拉回身體。
•生活建議:睡前一小時遠離所有螢幕,用溫熱水泡腳 15-20 分鐘,幫助氣血下行,心神歸位。
🔹 處方三:健脾補氣,讓能量回來(針對脾氣虛弱)
•調養心法:執行「專注進食」,固定三餐、細嚼慢嚥,避免在電腦前或邊走邊吃。避免冷食與久空腹。
•飲食建議:適量攝取山藥、紅棗、薏仁等有助健脾益氣的食材,讓能量穩定回流,對抗腦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讓「職場氣血」重新動靜平衡
現代職場追求「陽」:積極、快、效率;但若缺少「陰」——休息、修復、安定,能量就會單向流失。
當「動」遠多於「靜」,身體就像一台永不關機的電腦,最終就會過熱、當機。
壓力真正讓人失衡的原因,不是壓力太多,而是我們太少回到陰陽的節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練習:覺察壓力的信號
下次當你感到焦躁或疲憊時,試著問自己:
•我是不是太「陽」了?(一直忙,沒休息)
•我的「氣」是不是堵住了?(情緒卡住)
•我的「脾」是不是太虛?(想太多,心太累)
覺察,就是調養的第一步。
職場壓力不是病,但它會讓人逐漸失衡。與其用意志力硬撐,不如學會傾聽身體的節奏,開始調整。
中醫提醒我們:「養身即養心,調氣即調志。」
調整,不是退縮,而是儲備能量再出發的智慧。當氣血流動、陰陽平衡,壓力就能真正化為推動成長的力量。
願你在忙碌的日子裡,仍能留一口氣,好好呼吸。
作者介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