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生涯專欄 職場生存
職業倦怠,又不敢換工作怎麼辦

常常不只有Monday blues, 而是每天起床都不想去上班嗎?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公告,「職業倦怠」已於2019年被納入「國際疾病分類」的目錄中,並界定為「無法妥善管理的長期工作壓力」症狀包括: 

1. 總是感覺筋疲力竭
2. 和工作的心理距離越來越大,或者對工作悲觀懷疑並有抗拒感
3. 專業效能降低

如果你覺得上面的描述與自己目前的現況很相似,那麼很可能你正陷入職業倦怠的死胡同裡。

那麼,為什麼人會有職業倦怠呢?

常見的可能原因譬如:工作過份簡單或是難度超過所及太多、工作強度持續超出正常負荷量、沒有受到讚許肯定、以及工作掌控自主權消失等。

當工作沒辦法給我們帶來任何成就感、充其量只剩下一個領薪水的原因存在時,便很容易使人對工作感到倦怠。

 

職業倦怠又不敢換工作?

看到這裡,卻又有好多「可是…」的假設在腦海中不斷盤旋,然後不敢隨便換工作怎麼辦?沒錯,當我們進入工作倦怠期時,常會有這些自我懷疑的聲音出現,但是在沒有釐清問題的情況下便衝動辭職是很危險的。

我們應該好好思考,究竟是對於目前的工作還不習慣?不喜歡現在的工作?還是只是累了?想清楚自己是「為什麼要離開」,才不會從「討厭的工作中逃跑,又不自覺地投入了另外一個一樣討厭的工作」,若是問題的根本沒有解決,始終會不斷地持續困擾你。我們要知道,沒有一個工作能百分之百不間斷地給我們正向激勵的來源。

 

當職業倦怠感襲來的時候,該怎麼辦呢?

如果你所在的公司比較屬於重視員工聲音、員工關懷為出發點的企業文化,那麼你可以向外尋求支援或改變的可能。像是運用一點溝通技巧,站在主管的立場向上反映,比如:「目前的工作對我而言相對簡單,公司的人力運用應該可以更彈性,有機會是不是也可以參與規模更大一點的項目?或是最近有沒有其他同事忙不過來需要支援的?」相信在這樣為公司精省人力的前提下反映問題,主管會更願意協助排除你處於工作倦怠所帶來的困擾。

若是你的服務單位屬於較為制式保守的類型,那麼我會建議你可以先向內讓自己幫助自己。首先,在眼前從事的這份工作中,設定階段性目標,將當下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或想實現的計劃作為短期目標,而將跨度五年、十年,甚至是更長遠二、三十年計劃,且屆時將以什麼樣的身份作為自我實現的途徑,作為長期目標。在設定目標之後,漸漸的你會發現,現在踏出的每一步,都往這個目標前進了一些,如此一來,一成不變的工作所帶來的倦怠感,是不是就沒那麼難受了呢?

接著,按照所樹立的長短期目標,檢視一下現有的工作狀態與你個人的需求狀態是否匹配?通常會產生職業倦怠的感覺時,都已經處在不匹配狀態一陣子了,此時,可以參考下列4種改善方法來重新設計你的工作,讓我們的工作能離目標更近一點:

1、改善精疲力竭問題

如同前面兩段舉的例子,順著主管的立場溝通你的狀況,討論出重要的事情的優先順序,並試著集中工作產能、提高工作效率,藉此重新拿回工作的自主性。

2、成長心態的培養

培養相信自己有機會改變改況的思維,當一個認為自己眼前的問題只是「尚未解決」的成長心態的人,這樣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才有繼續前行的可能。

3、調整標準設定

遇到挑戰過於棘手的問題,試著放低門檻,如同前面提到的長短期目標設定的概念,將問題範圍縮小,一次達成一點點,賦予自己實踐的能力。

4、職涯ARC的提升

研究指出,人的內在心理需求自主性、歸屬感、能力三者合稱為ARC,而這三種需求的說明如下:

A「自主性」:最基本的是指控制自己生活的需求,就工作而言,在自己的業務範圍內達到上級的要求、甚至做到更好,即是一種培養自主性的方式。

R「歸屬感」:指的是人與社區的連結。和一起工作的人交流、好好一起合作專案,便是這個需求的培養及維持的方式。

C「能力」:即為字面上的意思,我們都希望能做自己擅長的事情。開發或培養能力的方式不外乎是練習再練習,直到達到他人認為精通的程度。

雖然說離職不一定能解決工作倦怠,但也不代表每一份工作都可以按照上述方法完全有效地被重新設計,因為在設計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不可抗力的偶發事件,或是經過設計之後仍然無法將個人需求與工作狀態貼近,這個時候,換個工作場域或許就會是更理想的作法了。

 

作者:Trevor
CDA國際生涯發展諮詢師

粉絲專頁:職遊行者崔佛的茫day攻略

(參考來源:文章中所提「重新設計工作」的方法摘錄自《做自己的工作設計師》一書,原文作者:Bill Burnett/Dave Evans,譯者:許恬寧,大塊文化出版)

作者介紹

崔佛
每個人的職業生涯探索旅程都是一場屬於自己的修行!

作者其他文章

留言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