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生涯專欄 職場生存
每天被工作淹沒,如何不間斷學習?

在這個知識焦慮的時代,相信有許多人總是督促自己學習,深怕一不小心就會跟不上時代,而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工作環境,下班時間漸漸被工作一點一點取代,尤其那些因為在家上班而越來越難以區分上下班時間的工作者,似乎無時無刻都在備戰狀態,學習,談何容易?

在工作之餘的瑣碎時間中,大腦只剩下想放鬆的慾望,於是內心交戰,即便選擇休息了,內心仍有罪惡感與擔憂。

如果你正處於這樣的狀態,請先放下學習的「想法」,讓因為充滿進步渴望想法的大腦能夠騰出餘裕。一位德國的社會學家Niklas Luhmann(1927-1998),在他的一生總共出版了 70 本書和 400 篇論文,作品橫跨了多個跨學科領域:社會學、生物學、數學、電腦科學等。(參考來源:https://readingoutpost.com/smart-notes/)
除了他自創的卡片盒筆記法之外,能出版許多作品的其中一個重要關鍵來自於他的心態:不做自己當下不想做的事情。

如同因為財富狀態匱乏的窮苦人家,要跳脫當下的匱乏狀態,就需要先為自己創造餘裕,避免因為匱乏造成隧道效應而只能短視近利。學習也必須避免大腦資源的匱乏,如果當下對於學習有所抗拒,並不是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就應該先避免學習,否則容易被「不想學的想法」影響分心,出現花了許多時間卻成效不佳的狀況,甚至還因為學習成效不佳苛責自己,讓狀況更糟糕。

但Luhmann不做當下不想做的事情,那他怎麼會有時間寫出那麼多高品質的著作呢?原因很簡單,因為他並非放棄學習,而是轉往其他有興趣的領域學習和思考。也就是他並非只專注一個主題,而是有多個主題同時發展,根據當下最想做的主題去學習和涉略。

因此除了不要跟大腦想的做對之外,也可以找出兩個以上的學習方向,根據自身當下狀態做調整,像是工作用的技能、興趣使然的技能、能提升生活品質的主題、能促進人際互動的技巧等等。

最後讓學習變成小習慣,注意,小習慣的重點在於小,並且因為小而容易連續,進一步養成習慣。不需要要求自己每天一定要學習大量章節、不需要刻苦等於向上的證明、不需要大量意志力強迫自己。只需要每天一點點,多認識一個名詞、有閱讀過一頁、有更加熟練一些那就足夠。

當自己的當下狀態有餘裕的時候,可以再多學一點,感受更多的進步和學習的喜悅,給自己更多鼓勵,漸漸就能讓學習變成習慣,且越來越容易在當中獲得喜悅。

學習本身就是目的,而非手段,為了學習而讓自己更加身心俱疲,是本末倒置的。以下列出如何不間斷學習的三大重點,期許幫助你在忙碌庸擾的工作之餘,讓學習成為另一股精力來源。

1. 不做當下不想做的事情,避免大腦資源更加匱乏。
2. 找出兩個以上的學習主題,可以根據大腦狀態做調整。
3. 養成學習的小習慣,每天一點點,行有餘裕的時候再多學一些。


作者 Steve
CDA 國際職涯諮詢師
在人資領域持續為適才適所努力
Linkedin:Steve Ciou

留言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