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滑到幾篇在教大家怎麼面試的文章,像「破解面試官的心思」,「XXX題代表他想測你的穩定度」、「XXX題是想知道你是不是個團隊咖」。
身為長時間坐在面試桌另一端的人,我只能說,這些分析大多是想多了。
很多問題,其實就只是「必問題」。
例如 :「你目前有在看其他的工作嗎?」
這題不是陷阱,也不是試探。它只是必須填進面談紀錄表裡的欄位之一。
在制度裡,有些問題我們就是得問,因為報告要交,流程要完整。
真的,不用想太多。與其去猜題,不如專心展現你自己。
越有經驗的面試官,看人越快。
一百場、兩百場之後,你幾乎一聽就知道一個人的回答是「修過稿」的,還是他真的在對話。
這跟「好或不好」無關,而是你能不能讓對方感覺到:你是真的在交流。
很多人問我:「自我介紹要怎麼講比較好?」
我常說,自我介紹其實是你在主導整場面試的開場。
因為當你在說話的那幾分鐘,整個面試的節奏都在你手上。
有經驗的求職者會在自我介紹裡「埋梗」。
什麼意思?就是讓對方想繼續問。
讓面試官聽到一半,腦中出現:「咦?這段有趣,想多聊聊。」
那你就贏了。
但說真的,我發現大家普遍不太會做自我介紹。
有些人準備得很整齊,語句也很漂亮,可是聽完就像船過水無痕,沒有留下想對話的亮點。
那時我常會想,如果能陪他練一下、讓自我介紹變成真正的「敲門磚」,他的下一份工作,也許就近在眼前。
所以我在考慮開一堂「自我介紹練習課」。
不教模板,而是教你如何說出「你這個人」的過往跟亮點。
如果你也覺得自己每次講完都心虛,或面試總是聊不起來,那這堂課應該可以幫到你。
面試的真相很簡單:真實是最強的策略。
越想「演好」,越容易讓人看出「不自然」。
越敢誠實,越容易產生信任。
因為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永遠比公式更有力量。
面試就像是一場雙向的選擇。
不管你準備多少套說法,都比不上「真實的你」能帶來的穩定與信任。
別忘了,能夠自然地聊出你自己的故事,本身就是一種專業。
在這個資訊過度包裝的時代,「真實」反而變成最稀有的競爭力。
如果你在準備下一次面試,也許該問自己的是~
「我想讓對方看到的,真的是我嗎?」
作者|俠客斐恩 (職涯教練)
外商公司HR,專長於訓練與發展。熱愛陪伴人們看見自己想要的未來,幫助他們找到從「現在」走向「想要」的橋。相信每個人都能在職場與生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與意義。
作者介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