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生涯專欄 生涯難題
嘿,「老」鳥,你的翅膀還能飛嗎?
一個55歲高階主管教會我的事

辦公室的茶水間,是個奇妙的場域。它能卸下人們在會議室的武裝,還原出最真實的樣貌。
「想當年啊,我在那家車廠,一年要經手幾十億的案子,這種小case…」說話的是E先生,我們公司新來的財會經理。他今年55歲,頂著一頭銀白短髮,說話中氣十足。他的身邊,圍著幾個剛進公司不久的年輕同事,臉上掛著三分敬佩、七分尷尬的微笑。

E先生的履歷,確實是那種會被裱框起來的等級。在一家世界級車廠待了十年,還被派去東南亞和中國,從零到有蓋起一座座新廠。這份資歷,讓他像個自帶光環的英雄,空降到我們這間規模不大的企業。

他從不諱言自己「已經財富自由,來這是交朋友的」,但他的薪水,卻是個不能說的秘密——一個遠高於已任職15年,即將退休的現任財會主管的數字。

起初,大家對這位見過大風大浪的前輩充滿期待。我們期待他帶來新觀念,期待他梳理舊流程。但漸漸地,氣氛變了。E先生的「當年勇」,像一台設定了單曲循環的留聲機,在辦公室的各個角落不斷播放。

「這個報表格式不行,以前我們車廠都是…」
「你們的供應商管理太鬆散了,想當年我管幾百家廠商…」
他活在過去的榮光裡,而我們,活在需要解決問題的現實裡。
真正的引爆點,來自董事長的一項指令。

那天下午,董事長把E先生叫進辦公室,語氣宏觀地說:「E,你經驗豐富,想請你幫公司評估一下,導入新ERP系統的可行性。你先看看,給我們一個方向。」

這本該是E先生大展身手的舞台。我們都以為,他會像個老練的將軍,開始排兵布陣。
沒想到,他一走出辦公室,臉色鐵青地對著部門同仁開砲:「開什麼玩笑?我才來一個多月,公司流程都還沒摸熟,董事長一句話就要我評估ERP?指令這麼模糊,連個預算範圍都沒有,這叫我怎麼評估?評不了!」

那一刻,空氣彷彿凝結了。大家面面相覷,原本對他的敬佩,瞬間蒸發,只剩下錯愕與尷尬。我看著他,心中浮現一個巨大的疑問:是什麼,讓一個經驗豐富的沙場老將,變成了一個只會抱怨的「新兵」?

他的經驗,本該是帶領我們翱翔的翅膀,為何卻變成了將他自己牢牢釘在原地的「沉錨」?

第一枚沉錨:「想當年」的留聲機
E先生的第一個問題,是他把「經驗」當成了「勳章」,掛在胸前展示,而不是當成「工具」,放進工具箱隨時取用。

當一個人不斷重複「想當年」,他其實在傳達一個潛台詞:「我最輝煌的時刻已經過去了,現在的我,無法超越過去的我。」這在生涯發展理論中,有點像陷入了艾德・夏恩 所說的「職業錨定」(Career Anchor)的迷思。E先生的錨,是那份「專業經理人」的成就感。他捨不得放開這艘名為「過去」的大船,導致他無法在我們這條新的河流裡航行。
他忘了,新公司請他來,不是為了聽他說故事,而是希望他用過去的智慧,來解決「現在」的難題。

第二枚沉錨:「我已上岸」的退休心態
「我不缺錢」、「來交朋友的」,這句話的殺傷力,遠比想像中大。它像一道無形的牆,把他和所有「還需要為薪水打拼」的同事隔開。

這等於是單方面撕毀了與公司之間的「心理契約」(Psychological Contract)。公司付你高薪,買的是你的專業、投入與承諾;而你卻告訴大家,你只是來「逛逛」。這就像一支球隊重金請來一位明星球員,他卻在休息室說:「我只是來慢跑健身的,勝負隨緣。」請問,教練還敢把關鍵一球交到他手上嗎?

第三枚沉錨:「指令不清」的防護罩
面對董事長的模糊指令,E先生的反應,暴露了他最致命的弱點:害怕離開「舒適區」。
在大型車廠,制度完善,流程清晰,他可能習慣了在明確的軌道上高效運行。但中高階主管的真正價值,尤其是在一個中小型企業裡,恰恰是在迷霧中找出道路的能力。

老闆說「評估ERP」,這不是一道是非題,而是一道申論題。他期待的不是一個標準答案,而是你如何去定義問題、拆解問題、規劃路徑,最終給出一個專業的「解題思路」。E先生用「指令不清」當防護罩,保護自己不用去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學習區」。他把自己鎖在了過去能力的城堡裡,拒絕出來打任何一場新的戰役。

故事說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有點窒息。但,故事一定要這樣發展嗎?
讓我們按一下暫停鍵,想像一個平行時空。如果E先生換一種心態,整個故事會不會截然不同?讓我們稱呼這位理想中的主角為F先生(Flexible,代表彈性與未來)。

劇本改寫:從「沉錨」到「螺旋槳」
F先生同樣55歲,有著一樣輝煌的履歷。當董事長給出同樣的任務時,他的反應會是怎樣的?
他可能會微笑著說:「謝謝董事長的信任。要做出精準的評估,我需要先深入了解我們自己。如果可以,我想花兩週時間,跟業務、採購、財務、倉儲幾個核心部門的同仁聊一聊,聽聽他們在現行流程上遇到的困難。 我會整理一份內部的『痛點報告』,再根據這份報告去尋找市場上合適的解決方案。您覺得這個方向可以嗎?」

你看,F先生沒有說「我不會」,也沒有抱怨「指令不清」。他做了三件事:
1.把模糊的任務,轉化為清晰的行動步驟。
2.把「我過去如何」,變成了「我們現在需要什麼」。
3.把獨角戲,變成了邀請大家一起參與的團隊協作。

這就是從「說書人」轉變為「解題者」。他沒有急著展示自己多厲害,而是先展現了自己的「好奇心」。他會主動找同事喝咖啡,深入了解以及請教各部門過去在系統上遇到的挑戰。

他把自己的履歷暫時放進口袋,把好奇心帶進腦袋。他知道,在這個新環境,他是一個「有經驗的學徒」。這種謙遜,為他贏得的信任,遠比不斷重提當年勇來得多。

當他這麼做的時候,那三枚沉重的「錨」,就奇蹟似地變成了驅動他前進的「螺旋槳」。
•過去的經驗,不再是拿來炫耀的故事,而是用來提問、用來類比、用來預判風險的「內部數據庫」。

•財富自由的心態,不再是「事不關己」的超然,而是「沒有後顧之憂,更能放手一搏」的底氣。

•模糊的狀況,不再是挑戰,而是他為自己創造價值的最佳舞台。他從一個「等指令的人」,變成了一個「定義方向的人」。

給「新科老鳥」的軟著陸飛行計畫
如果你也是一位正在轉職,或剛到新環境的中高齡工作者,請記住,你的前90天至關重要。這不是要你立刻拿出驚天動地的成績,而是要你完成一次漂亮的「心態著陸」。

•第一站:偵察與繪圖 (1-30天)
o忘掉你是誰,專心搞懂「他們是誰」。多聽少說,畫出你的「組織人脈地圖」與「文化潛規則地圖」。

•第二站:點火與推進 (31-60天)
o找到一個「小而美」的痛點來解決。它不用是驚天動地的大事,但要能讓大家看見你的價值觀與做事方法。這叫「贏取信任」。

•第三站:設定新航道 (61-90天)
o在你充分了解戰場,也贏得初步信任後,這才是你提出策略性建言,啟動大型專案的最佳時機。

E先生的故事,後來並不圓滿。他在一片尷尬的氣氛中,待了不到半年就離開了。他留下了一聲嘆息,和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課題。

中高齡轉職,從來就不只是換個地方工作。它是一場深度的自我對話,逼著我們去檢視,那些我們賴以為生的經驗,究竟是讓我們持續飛翔的翅膀,還是讓我們動彈不得的沉錨。

你的下半場,不是殘局,而是你最懂規則的決賽局。關鍵是,你是否願意放下過去的獎盃,為自己打造一雙新的翅膀,重新學習起飛。

作者介紹

汪佩蓉(Patricia)

多年上市櫃電子製造業PM與經營管理實務經驗+理科X商科X人資

作者其他文章

留言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