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佩蓉(Patricia)Jacqueline 是我的前主管,每年擔負著公司幾億的業績,突然接到她的邀約,我也吃了一驚。她約我在101附近的一間咖啡館見面。
她穿著那件她最常穿的淺藍色套裝——線條俐落、乾淨,帶著「請不要浪費我時間」的氣場——,高跟鞋「叩叩叩」聲總是比她本人先宣告抵達。
午後的陽光透過窗戶斜斜地照進來,落在她的臉上,我第一次發現這個平常刀法精準的女人,眼神裡居然有一點飄。
「我不知道是我變了,還是工作變了。」
她把杯子往前推了推,像是推開一段她還來不及消化的心事……
「我做的事還是一樣,可是我…沒有那種 drive 了。」
這種感覺,我再熟悉不過。
那不是疲倦,是內在重組的預兆。
有些人的人生,是慢慢醒來的。
而她這種,是突然意識到,自己哪裡好像不再相同了……
我沒有立刻回答她。
我反而讓她多說了一些。
她講到最近公司的步調變得一板一眼;她講到同事開始更在意流程正不正確,而不是事情做不做得好;她講到她覺得自己像被框在一個透明盒子裡——看得見外面的世界,但動不起來。
「我以前遇到混亂會很興奮,但現在看到混亂只覺得心累。」
她說這句的時候,我聽到了隱而未言的意思:
她被困住了。
組織心理學家 Edgar Schein 經過12年研究,演繹出八個職涯錨定
每個人心裡都有八種對工作的內在驅動力,拉著我們往某個特定的方向走。
那八股力,就叫做職涯錨定 (Career Anchor)。
人的工作動力不是只有薪水、不是只有成就,而是一組深藏的「動機引擎」。
但我一直覺得,那不是錨,更像是八條跟工作有關的「靈魂線索」。
第一條線:想把一件事做到美得不像話的人——專家達人。
這類人沉得進去、鑽得深入,
他們的成就感是來自作品,而不只是掌聲。
技術是他們的語言,是一種靈魂的秩序。
第二條線:天生站在舞台中央的人——專業經理人。
他們天生會整理混亂、看懂局勢。
他們的一致性來自於:「我的位置,應該符合我能做的事。」
薪資不是金錢,而是被尊重的度量衡。
第三條線:人生不只是工作的人——樂活族。
他們不會讓工作吃掉自己。
對他們來說,生活本身就是作品。
工作只是其中一筆顏色,不是整張畫布。
第四條線:沒有挑戰就不算活著的人——挑戰者。
他們的心跳,在解決難題時跳得最整齊。
一成不變對他們而言,比危險更可怕。
第五條線:想讓世界變得更好的人——俠客。
他們不是無私,他們在乎「誰因此得到了幫助」。
如果工作沒有意義,他們會像被抽掉了靈魂。
第六條線:世界來不及跟上他們腦袋的人——創造者。
他們看到問題,就會想造出一個從未存在的解法。
不是叛逆,是天生不滿於「將就」。
第七條線:需要地面穩,心才能飛的人——安穩可靠者。
他們不是怕變動,而是需要底氣。
穩定讓他們做長、做深、做得漂亮。
第八條線:討厭被框架、熱愛自由呼吸的人——自主工作者。
給方向就好,其餘的不要煩他。
他們不是難搞,他們只是需要有很大的空間。
Jacqueline現階段的三股職涯錨定力量:
第一股:那種「決策會讓心跳變得穩」的專業經理人。
她是高階主管,喜歡掌控,追求組織上的權力,她習慣站在決策中心,看著一群專業的人開始照著她的節奏動起來。對她來說,薪資與職稱不是虛榮,而是「我被放在對的高度」的肯定。
最近公司高層改組,空降的 CEO 把她的影響力拆散、權限切碎,雖然名目上給她晉升,實質是要架空她……
不怪她覺得空——
她離她的節奏中心越來越遠了。
第二股:挑戰者——她的人生需要衝撞才會亮。
她以前接最爛的案子都像吃甜點一樣,越複雜越覺得人生有趣。
但現在公司太行政、太 SOP,
承接著冷飯重炒的舊案,沒有一個能讓她感受到興奮的新案。
你要一個挑戰者在無波的湖面上划船?
她當然會覺得像被綁住。
她最排斥的是——安穩。
她不喜歡規則變多、程序變硬,也不喜歡那種「什麼都預測得到」的日子。
穩定,對她來說不是安心,而是窒息。
第三股:俠客——她需要知道自己不是在做事,而是在為「一群人貢獻自己」。
她講起她帶出的新人,眼睛裡的光比講績效時亮三倍。
她在說某次改善流程讓團隊壓力大減時,笑得比拿獎牌還真。
俠客的快樂,是看到「別人因此變好」。
而公司最近的一切,都與「意義」脫節了。
我看著她的沮喪,慢慢地告訴她:
妳不是迷路了,是妳的步伐正在進化。
Shein 博士的職涯錨定還告訴我們,
人們會自然朝著最在乎的那個錨前進,
如果工作中給不了,人們可以在生活裡,例如,喜好、興趣、休閒活動等,找到出口。
聽到這句話,Jacqueline抬起了頭,
於是,我給了她三個可能的新方向:
1) 讓你的『專業經理人錨』重新被看見,就算不是在公司裡
「妳以為只有在公司才會有舞台?錯。
妳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是那個能帶團體、能讓團員穩住的人。」
我建議她試看看在社群裡分享她的管理經驗,或參加某些志工組織的決策討論。
她不需要等公司給她舞台,她本身就是舞台。
有時候,「影響力」可以從工作外的世界滿起來,
反而讓她在公司裡更不焦躁。
2) 挑戰者的心不一定要靠案子才能跳動
我跟她說:
「挑戰型的人,只要生命裡有一個地方在衝,整體狀態就會亮起來。」
於是我問她:
- 有什麼想學但一直沒時間?
- 有什麼事情讓妳覺得『我做得到嗎?』
- 是否想過用跑步、登山、競賽、考證照,當作『挑戰者的出口』?
挑戰不是專案的專利。
人生也可以成為挑戰場。
3) 俠客錨不一定只能靠工作來做好事
俠客是內建的,不分場所。
他們只問一句:「我有沒有讓誰(或,組織)變得更好一點?」
所以,我建議她可以找一位後輩 mentor,或協助某些公益活動的策略部分。
這些事情不需要掌聲,
但會讓她重新感覺到自己「有用、有貢獻」。
錨定不是只能在工作裡被滿足。
妳是在建構『妳的人生』,不是『妳的公司履歷』。
Jacqueline聽完後,深呼吸了一下,笑了:
「所以我不是非得離職,是我得把我自己找回來。」
沒錯。
錨定不是限制,而是你回到最像自己的那條路。
作者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