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態一、保持彈性 —— 隨時「有退路」不緊繃
無論你現在的狀態高還是低,都要習慣盤點手上的資源:你有哪些人脈、工具、經驗可以用?
- 人脈:同事、前輩、朋友或行業社群中可以請教的人
- 工具:Excel、簡報、專案管理軟體、AI工具等
- 經驗:過去處理類似問題的方法或應對策略
這是最實在、也最穩定的方法。因為有了基本盤後,我們還要做「最壞的打算」像專案延期、主管臨時改計畫等。這不是在唱衰自己或團隊,而是降低壓力,讓自己能接受結果不如預期的情況,不會全盤崩潰。例如:簡報出狀況時,你手邊還有紙本備份或簡化重點版本。專案臨時延期,你已經預留時間或有替代方案!
有人會問:「那如果一直保留退路,是不是就不會全力以赴了?」其實不是這樣。保留退路,不代表不冒險或不挑戰,而是遇到突發狀況時,你能有調整空間,用不同角度看問題,不會陷入僵局,也不會慌亂。建議做法可以是:先制定 Plan A、B、C,再投入 100% 精力執行 Plan A,這樣既有底氣,也不影響表現。
心態二、保持專注 —— 鍛鍊「有定力」的思維
現代人很容易因資訊過多而焦慮,AI 工具讓事情處理得更快沒錯,但同時也壓縮了思考時間,容易忽略現實中更複雜、微妙的因素,造成誤判,增加壓力。
所以,壓力管理成了現代職場必修課。學會在高壓時切換節奏:深呼吸、短暫休息,避免過度緊繃導致失誤。
同時,察覺自己的情緒波動,選擇合適的方式表達,而不是被情緒牽著走。即使不滿,也能理性溝通。
例如:當主管臨時改動專案計畫,你先深呼吸 3 次、回顧已有資源,再理性提出問題和建議,比起立刻焦慮或爭辯,更容易找到解決方案。
心態三、保持平衡 —— 展現「有自信」的態度
自信之所以放在最後,是因為我認為這並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靠前面兩個心態的累積,一步步實踐出來的。這才是真實的自信,跟裝出來的不一樣。
真正的自信不驕傲,它讓你能放低身段,例如在會議中勇於承認不知道,並請教同事意見也看清自己的不足,同理他人的感受等,不斷地吸收、調整、再出發。當你自然散發出這種自信時,身邊的人也會感受到你的鬆弛與從容。
總結:
職場鬆弛感的三大關鍵能力——有底氣、有退路、以及有定力(有自信),其實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練習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各種不同的狀態,也許會緊張或手忙腳亂。這時,不妨給自己多一些空間和鼓勵。忙碌本身並不是壞事,也不代表每個人都需要追求完全的鬆弛感。只要持續累積經驗、調整步伐,你一定能慢慢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保持從容與自在。
作者介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