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生涯專欄 職場壓力
如何擁有職場上的鬆弛感 (上篇)
為什麼有些人看起來就是比較輕鬆?
同樣在一間公司、做著一樣的工作,同樣的會議或專案,有些人做起來很從容,而有人卻常感到焦頭爛額,為什麼?

其實,這種游刃有餘的「鬆弛感」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透過一些方法練出來的。今天就來分享創造職場鬆弛感三大要領,幫助你增強人事物的可控度,讓你工作更有底氣!

1. 讀懂人性 —— 不要自我中心

在職場上,所有事情最後都會跟「人」扯上關係。所以別再糾結「事情重要?還是人重要?」這種老問題,也不要有「我只想把事情做好就好了」這個天真的想法,但也不是要你學什麼操控人心的黑魔法,而是只要能懂得換位思考就行了。

例如:老闆最在乎的,通常是「進度和結果」;同事最希望的,可能是「誰能幫我讓我可以早點下班」。如果你能抓到這些關鍵需求,就更容易把事情推進,也能避免掉很多不必要的摩擦。

2. 熟悉事物 —— 最基礎最重要

說到底,真正的底氣還是來自「熟悉工作本身」很多人一開始會嫌小事無聊,覺得做這些很浪費時間,但其實很多高手就是從處理小事練出來的。像是基礎的行政能力,整理文件、回覆信件、追蹤進度,以及自我的管理能力,提早完成任務、排好優先順序,與相關者溝通協調等。

這些小動作平常看起來沒什麼,可是當工作量增加,事情同時湧上來時,你就會發現掌握這些習慣的人,總是能比別人更穩,不會慌亂。

3. 挑對戰場 —— 環境影響很大

不少人在挑選工作時容易忽略了「環境」對人的影響,結果待久了反而被拖垮。所謂的「有毒職場」大家應該都聽過:有霸凌、溝通困難、過度壓力、不合理的工作負擔,甚至是病態的公司文化。

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文化和默契,有的重流程、有的重創意;有的講階級、有的講團隊。如果你能快速摸清楚這些「潛規則」例如觀察同事互動、參考前人經驗、注意主管偏好等,雖然並不是每家公司都能提供良好的環境,但了解環境後,你至少能保護自己,提早避開很多不必要的焦慮。

職場上的鬆弛感,並不是「擺爛」或「不在乎」,而是能掌握狀況。當你懂人、懂事、懂環境,即使再忙,也能帶著底氣和餘裕去面對。

不過,方法只是基礎,真正的關鍵還在「心態」。這部分,我們就留到下篇繼續聊吧!

作者介紹

詹嘉那(kana)

那老師來了!

作者其他文章

留言討論

相關文章